人物 | 温籍艺术家池浚:多才多艺多面手
池氏网推荐语:
池浚,1979年生,温州人,是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国家京剧院创作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京华时报》和《中国京剧》特约撰稿人、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授课专家。
他是痴迷场上、执著案头的戏曲理论家,他是学术兼修、才华横溢的京剧梅派研究者,他是能唱能论的民族声乐传承者,他是编剧、导演、教师、演员,他是策划人、制作人、撰稿人,他被誉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青年艺术家”……
2000年10月池浚在上海与梅葆玖先生首次见面(图片提供:池浚)
2014年8月池浚导演与《梅兰芳华》主演合影。
2013年5月池浚改编的京剧《梅兰霓裳》首演,李胜素饰杨玉环,于魁智饰李隆基。
2014年10月池浚担任艺术总监的瑞鸣发烧唱片《生旦净丑》发行。
温州网讯:
2014年12月30日,习近平等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出现在国家大剧院,观看由温籍艺术家池浚担任演出总监的2015年新年戏曲晚会。从中南海怀仁堂到国家大剧院,从新年京剧晚会到新年戏曲晚会,这是我国最高规格的文艺演出。每年这个时间,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在这台晚会的现场,与老艺术家和观众一起观看演出,喜迎新年。
池浚已经是第四年参与这项工作了。前三年他主要担任编导,此次他受中宣部、文化部和国家京剧院委任,担任了晚会的演出总监,全面负责整台晚会的策划、创作、编排、组织、协调、实施工作,展现了对戏曲各剧种的全局研究与掌控才华。
2015年2月1日,国家大剧院举办了“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瑞鸣音乐《生旦净丑》名家见面会”。
池浚作为艺术总监,携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录音大师李大康、京剧名家黄德华与现场观众一同走进《生旦净丑》录音背后的故事。京剧发烧唱片《生旦净丑》制作耗时一年,由十一位各行当著名京剧艺术家,于坐拥三百年历史的全木质古戏楼正乙祠戏楼内实地拾音,以最先进的录音设备和技术还原京剧声音,营造“天然黑胶味”的听觉氛围。该唱片堪称“国剧名片”,一经推出深受市场好评,荣获2014年度十大发烧唱片“年度最佳民族曲艺专辑”。
池浚,1979年生,温州人,是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国家京剧院创作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京华时报》和《中国京剧》特约撰稿人、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授课专家。他是痴迷场上、执著案头的戏曲理论家,他是学术兼修、才华横溢的京剧梅派研究者,他是能唱能论的民族声乐传承者,他是编剧、导演、教师、演员,他是策划人、制作人、撰稿人,他被誉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青年艺术家”……
怀揣梦想
成姜嘉锵得意门生
池浚从小就显现出了在歌唱方面的天赋。
八岁作为学校大合唱的领唱登台,之后在温州少年宫学声乐,后来在温州少艺校被作为尖子生、独唱演员培养。
大学时代的池浚是浙大人文学院中文系的高材生,虽然所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他对唱歌兴趣从未中断过。他是浙江大学文琴艺术团合唱团的首任团长,曾获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一等奖、浙江省校园歌手大赛美声民族组第一名;还曾举办过“浙大男高音——池浚独唱音乐会”。他曾在香港面对面为时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的金庸先生演唱《射雕英雄传·铁血丹心》。
池浚少年时起就对温州同乡加温州中学校友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先生崇拜有加,经常聆听、学唱他的歌。
2004年,池浚考上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来到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给姜先生打电话,说明拜师学歌的心愿。回忆起第一次去姜先生家,池浚说:“那天在姜老师面前播放自己学唱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录音,感觉周围的空气是凝固的,因为其中按自己的理解做了不少处理,唯恐他不能接受。可是姜老师听完后没有丝毫的不快,反而很包容地鼓励我说:‘你很有想法嘛,这样很好!’”姜嘉锵当即收下了这名学生,从此池浚就在姜先生门下学习民族声乐与古典诗词演唱。
2009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一台明星云集的清明诗会,姜先生充分信赖池浚替代他去演出;在中华诗词新作品演唱会上,姜先生更亲自带他演出。
2012年池浚参加浙江大学115周年校庆音乐会,姜先生竟不顾78岁高龄,亲自陪同到杭州现场指导合乐和演出。
2014年国家大剧院举办“岁月留声机——姜嘉锵的‘诗·乐’人生”艺术讲座,姜先生请池浚现场示范演唱他的代表作,足见钟爱备至。
姜先生曾在不同场合表示:“我的学生中有一位最能得我的神韵,就是池浚。”
2000年10月池浚在上海与梅葆玖先生首次见面(图片提供:池浚)
情系戏曲
得梅葆玖先生赏识
池浚与戏曲结缘,也颇有戏剧性。在温州少艺校上学期间,学校排演了一个节目《戏曲联唱——小朋友爱唱戏》。他在黄梅戏《天仙配》“路遇”一折的片段中饰演董永,还曾因此受到李瑞环同志的接见。这是他对戏曲的最初邂逅,按戏曲界的话来说,这就算是“开蒙”了。《戏曲联唱》之后,少艺校又推出了《京剧现代戏联唱》,他在节目中扮演《智取威虎山》中的李勇奇。这是他与戏曲,尤其是与京剧的一次凝眸。从此以后,京剧唱腔中的特殊韵味便深深吸引了他。
日后,听京剧唱片、看京剧录像便成了他的一大爱好。池浚笑着说:“时常有人问我,我喜欢戏曲,是受谁的影响。我的回答是:我几乎是在没有氛围中,用音像制品自己把自己‘熏’会的。”他心中渐渐有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念头:“哪天我要是真以研究戏曲为职业了,听戏看戏就是名正言顺的工作需要,那该多好。”
1999年,20岁的池浚不揣冒昧地给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写信,表达了自己对梅派艺术的喜爱和对先生的景仰。不到一个月,竟然收到了梅葆玖先生的亲笔回信,抬头写着“池浚先生”——这是池浚人生中第一次被人称为“先生”。那一刻,真是惊喜得让人眩晕。这封回信让池浚结下了将会伴随一生的梅缘,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之后的书信往来中,池浚表达了自己对梅派传承的一些观点。惜才爱才的梅葆玖先生惊讶这位年轻的大学生竟然对戏曲有如此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将这位后生晚辈视若上宾。
2000年10月28日,池浚在上海第一次与梅先生相见,促膝长谈至凌晨。那天晚上,梅先生对他说:“看得出你是真喜欢,你是由于爱好才投入的,不功利,很有热情又很执著,完全是凭感情。知音是很难得的,尤其是像你这样。”
2002年本科毕业考研前,池浚向梅先生请教:“我实在是喜欢戏曲,也愿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您看我将来专业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好不好?”梅先生稍作思考,温和而正色地说:“你一定要想好。如果你干了这行,以后觉得不合适,再退出来,那对你的人生是个浪费!如果你想好了,你就投身其中。”池浚经过慎重抉择,果真“投身其中”。
不负前缘
做研究创作践行者
池浚受梅葆玖先生亲身教诲良多。他心中一直有个理想,要让心中传承梅派的种子发芽生长,为戏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当年梅缘的新起点。这条路,池浚一走就是十几年。
早在2001年,池浚经浙江大学教授任明耀引荐,拜访了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朱文相先生。朱老师后来成了池浚的硕士导师,池浚成了朱老师的关门弟子。取得硕士学位后,池浚从戏曲表演理论拓展到东方戏剧研究,成为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教授的博士生,于2013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其间,池浚在学术上转益多师,师从温籍戏曲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崇涛先生从事南戏与戏曲文献学研究,并在孙老师指导下参与了《古本琵琶记汇编》编撰工作。
在池浚读博之初,梅葆玖先生对他说:“多跟老师学,跟更多的老师学。”博士临近毕业的时候,他的博士论文《徘徊在历史与自我之间——梅兰芳戏曲表演形态论》,从学术角度进入梅兰芳的世界,对梅兰芳表演艺术进行分析论述,为表演的核心技术寻求理论层面的思维根源,形成当代梅派研究的新成果。他申报的《梅兰芳表演美学论》项目也获批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项目。池浚说:“写梅兰芳是我的一个梦!到今天远远不能说是圆了梦,只能说是梦的开始。”
2013年12月6日,正乙祠古戏楼京剧《梅兰芳华》以“回来再爱”为主题迎来新生,池浚正是新版《梅兰芳华》的导演。剧中,“善缘·惊鸿·寂守·情殇·寄心”五个主题对应《天女散花》《穆柯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洛神》五出梅派经典剧目中的华彩段落,池浚融糅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剧场手法,精心设计了充满仪式感和时空穿越感的桥段,光影恍惚中与大师隔空对话,打造一台多维全景视听盛宴。许多对戏曲几无所知的观众通过观赏此剧,开始爱上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如今,《梅兰芳华》已经形成品牌,每周五、六在正乙祠长期驻场演出。池浚表示,将来还要对《梅兰芳华》继续升级,让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国际融为一体。
2014年11月11日、12日,由梅葆玖先生任艺术指导,中国戏曲学院周龙教授任导演,池浚任剧本改编、统筹与主题歌作词的京剧《梅兰霓裳》,在代表京剧艺术顶尖水准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演出。《梅兰霓裳》改编自梅兰芳代表剧目《太真外传》,原来需四个晚上才能演完。专家评价池浚改编的剧本贯穿了《长恨歌》的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梅葆玖先生说:“这一版剧本很精炼,把几个要点场次归纳起来了,但我父亲的好东西都在里面。”该剧历经四年磨砺重磅推出,先后参加了国家大剧院“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纪念演出等重要活动,梅葆玖的入室弟子李胜素、魏海敏、张晶等均曾在该剧中扮演杨玉环。
梅葆玖先生曾这样评价池浚:虽不出自梨园,却与戏曲人同舟共济,自己也成了戏曲人。池浚正在做着戏曲事业中极其需要的研究、创作和传播工作。从一个爱好梅派艺术的浙大学子,到如今专业从事戏曲研究和创作,就像当年播撒的种子已经抽枝长叶、开花结果一样,他和无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投身其中”的成长,我是看在眼里的,我也感到很欣慰。
本文转自:温州网
精彩由你续写: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WX:xuyuanchiw